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区别(法定符合说具体符合说案例讲解)
2023-02-23710
不论是同一构成要件内的认识错误,还是不同构成要件间的打击错误,都可以具体再分为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。
从案例的角度去看什么是打击错误和什么是对象错误。
案例一:甲想杀死乙,但是由于距离太远,没有看清,误认为前方的人是乙,但是前方的人却是丙,甲开枪将丙射杀。
问此时甲构成什么犯罪?
案例二:甲想杀死乙,但是由于枪法太烂,居然射中了另一边的丙。
问此时甲构成什么犯罪?
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两个案例的不同。
同样是认识错误。但是案例一中的甲,只是对犯罪的对象产生了错误,因此造成了丙的死亡。而案例二中的甲却并没有对犯罪的对象产生认识错误,只是在开枪的时候,由于打击上的错误,才造成了丙的死亡。
因此,学理上把案例一的错误称为对象错误,案例二中的错误称为打击错误。
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对两个案例的不同判断标准。
上期文章我们说了,事实认识错误是在犯罪人认识有错误的时候,是否还构成故意犯罪的问题。
在这里有两种理论,观点差异较大。
具体符合说
具体符合说认为,只有在构成要件完全符合的时候才不阻却故意,否则都阻却故意。也就是只有当主观客观一致时,才阻却故意。
法定符合说
法定符合说认为,是不是阻却故意应该区别判断,同一构成要件的不阻却故意,不同构成要件的阻却故意。
理论太抽象。我么们用案例来说明
用两种学说去判断案例中的甲构成何罪
案例一
从具体符合说看,案例一中的甲对前方的行为对象没有认识错误,只是对身份的认识错误。因此甲对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,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,根据一个行为一次评价的原则,择一重罪论处,甲定故意杀人罪既遂。
用法定符合说看,案例一中的甲都是故意杀人罪,因此不阻却故意,因此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。
案例二
从具体符合说看,案例二中的甲打击错误,主观与客观不一致,因此甲对乙构成故意杀人未遂,对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。择一重罪处罚,甲定故意杀人罪未遂。
从法定符合说看,案例二中的甲,主观上打击乙,客观上打死丙,这是同一的构成要件,因此不阻却故意。因此甲对乙构成故意杀人未遂,对故意杀人既遂。择一重罪处罚,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。
结尾
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说的理论基础不一样,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。
驾驶无牌车上路属于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、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行为,会被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。 对于无牌车辆的 行政处罚 不服的,可以到上一级的交通部门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到 法院 起诉。 驾驶无牌车辆出现交通事故的,将按以下的责任认定: 1、车辆在买卖过程中,因未过户而导致在车辆管理所不能办理 …
一、无牌上路行驶怎么处罚1、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,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,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,并可以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。
注册公司的流程和费用因地区和公司类型而异,以下是一些一般的流程和费用供参考: 核名: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“企业 (字号)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”,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,由工商局上网 (工商局内部网)检索是否有重名,如果没有重名,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,就会核发一张“企业 (字号)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”。 这一步的手续费是30元。 租房:去 …
二、 公司注册 费要花多少钱. 1、工商局工商名称核准,40元. 2、公司办公室房租6个月,6000元. 3、 租房合同 打印费5份15元, 房产证 复印件5张2.5元. 4、租房的 印花税 12元. 5、下载 公司章程 的上网费2元,公司章程打印费15元. 6、刻法人私章20元. 7、会计师事务所 ...
(自己有注册地址) 2、银行(市场费用每年500到2000不等) 找银行开立公司的基本对公账户。目前需要到公司注册地址拍照,核验场地,具体可以到你选择的银行了解。 …
交通事故赔偿项目,是指交通事故当中肇事者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,主要包括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交通费、住宿费、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、营养费、鉴定 …
注册公司费用根据注册难易程序,费用有所差异,费用一般在1000到3000 元不等。个人公司注册的流程 1、核名 注册公司的时候,我们要先把自己的公司名字上报工商局进行名字 …
二、保险理赔有哪些理赔程序. 第二十二条规定:保险事故发生后,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,投保人、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 …
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一、医疗费:(一)概念:医疗费是指为了使直接遭受人身伤害的人恢复健康、进行医疗诊治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必要费用。(二)法律依据: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…
四、最新交通事故诉讼证据一览表(2021) 一、证明事故发生经过及责任划分的证据 1、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。 2、相关现场、车辆损失照片。 二、证明身份的证据 …
对于保险理赔 ,保险公司提出的“应赔尽赔”,有时候与消费者所理解的存在一定的偏差,从而使得消费者产生了“这也不赔那也不赔”的感觉。澎湃新闻记者查阅一些保险公司 …